“经过9个多月经营,公司已完成订单44笔,营业额累计1891万元,为企业代采原材料2636吨,平均降低采购成本约3%。”4月27日,天台县平桥镇强村公司——天台县通达联富商贸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、平桥镇屯桥村党支部书记夏平祥,和记者说这样一组数据。
2024年7月,平桥镇全镇70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,合股成立了全省首个商贸型强村公司,采用“强村公司+乡镇+企业+村集体”的模式,充分的利用该镇特色滤布产业资源,探索为中小企业统一采购原材料,走出了一条政府、村居、企业多方共赢的共富新路径。
一直以来,村里常常会向当地企业“化缘”,用于造路、造桥或做戏等公共支出。若企业效益好,老板出点钱也乐意;若企业效益不好,老板就会“犯难”:不给钱,则有些尴尬,因企业在这个村,平常多多少少需要村民帮衬;若要给,自己又拿不出钱来。
“村里常常向企业‘化缘’的尴尬,这是全省甚至是全国的‘通病’。县主要领导当场点题:怎么样找到一条路子,能让村企‘同频共富’,以公司发展带动村集体收入增长,破除这个痛点?”平桥镇党委书记金仁善说,他们第一步把目光投向了当地的支柱产业——滤布产业。
平桥镇素有“中国滤布产业名城”之美誉,现有企业200余家,年产值70多亿元,基本的产品为机织滤布和针刺非织造滤布,其中机织滤布产量约占全国市场占有率的40%,是全国四大工业滤布制造基地之一。
“我们参观了很多地方,有的采用飞地模式,有的通过出租村集体资产给企业获益,有的通过共富工坊与企业建立联系,这些模式的强村公司,受益的只会是一两个村,而且很难与企业同频发展。”平桥镇副镇长周余青说。
在2024年年初的村支部书记例会上,大家共同提到一个问题:平桥滤布企业多,但多为中小企业,因单个企业原料采购量小,在市场上没有“议价权”,完全受制于源头厂家和经销商。
“只有解决了中小企业‘无议价权’的痛点,才可以找到共同增收的新路子。”天台县产业用布行业协会会长张式泽提出,嵌入滤布产业链,加快建立强村公司,统筹各企业原材料需求,直接向原厂采购,保障滤布企业降本增效,开拓村集体增收新路。
于是,天台县通达联富商贸股份有限公司应运而生,通过统一“集采”,破题中小企业原料采购“无议价权”痛点。
平桥镇相关负责人先去村里调研。村党支部书记们都觉得此事可行,因为这样做,对于村里是百利而无一害。那企业又会怎么想?
平桥镇有规上产业用布企业35家,镇里走访了其中的20多家,企业主都表示,统一集中采购,对其降本增效有作用,更重要的是原料商可直接提供售后服务,而且也能增加村居集体收入,自然愿意支持。
“平桥滤布产业每年的原料需求量在2万-2.5万吨,当时原料价格7500元至8000元,采购价每降一个百分点,都是净利润。”周余青说。
2024年7月,由全镇70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每村出资1000元,注册资本7万元钱,成立了天台县通达联富商贸股份有限公司,选出12位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公司董事,负责公司日常运营,探索统一采购原材料。
“强村公司”成立后,各村党支部书记化身为“超级业务员”,利用亲情、乡情与所在村的滤布企业商谈合作事宜,精准掌握滤布原料需求情况后进行汇总。
“通过走访,我们了解到,天台滤布产业的原料商大多分布于湖州、嘉兴桐乡等地。”夏平祥说,在平桥镇主要领导带领下,带着掌握的需求订单,立马奔赴这两地,与滤布原料制造商“议价”。
“手拿全镇汇总的大额滤布用料订单,原料制造商立即来了兴趣,与咱们进行了深入的议价,并达成了长期合作意向。第一次出门,我们就拿到了平价原材料。”周余青说,他们与巨石集团、新凤鸣、三房巷等行业龙头骨干企业,搭起了采购渠道。
“去年9月中旬,原料价格波动大,经销商供货不足,幸好通过强村公司直接跟源头厂家采购,确保了企业正常生产。”台州市皓天产业用布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庞迅感慨。
无独有偶,浙江星伦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也为强村公司“点赞”。该企业规模比较小,之前和原材料供应商议价,基本没话语权,运输成本非常高,现在通过强村公司统一采购,和其他产业用布小企业“拼单”,直接降低了约3%的采购成本。
“之前,我们跟经销商采购,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经销商那边也没什么处理方法。现在,通过强村公司从原厂采购,不仅价格有优惠,服务还更有保障。”浙江恒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吴玉华说。
强村公司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,可在成立之初,各方虽看到“集采”的价值,但对公司运营,可谓疑虑重重——
一怕“议价权”不大,二怕原料采购是商业机密,企业不愿拼单,三怕重蹈“天台汽摩配行业曾想‘集采’原料失败”的覆辙。
“这是一个村集体公司,党委政府牵头帮企业采购原料,目的是把行业采购成本降下来,实现产业的接链、补链、强链。”金仁善说,这是与市场公司最大的区别。
“更重要的,强村公司也是村居增收平台,参与了集采,能够说是既为自己企业好,也为自己村庄好。严牌、恒泽、华基、皓天等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带头,每天会在群里发布原料需求。”周余青说,9个多月下来,平均原料成本下降3%左右,强村公司利润已经突破5万元。4月份开启了新的运行模式,单月利润突破2.5万元。
“通过党建引领,让强村公司参与产业链条薄弱环节,让滤布产业链中小型企业从单打独斗转向协同‘拼单’,村企实现了‘同频共富’。”金仁善说,这种依托传统区域产业集聚优势,探索贸易带动模式的强村公司,为全省强村公司发展提供了“平桥样本”,也可复制到全国块状产业集群发达的地区。